|
CRO医药研发外包行业概述与发展现状行业概述: CRO(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),即合同研究组织,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代表客户进行全部或部分的科学或医学试验,以获取商业性报酬的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和个人。 人类健康的刚需属性使得医药行业的发展从未停歇,并不断推动着全球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。随着药物研发流程自身发展与行业监管逐步规范,药物研发活动逐步具备了复杂化、高投入和长周期的明显特征,为制药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催生和加速了 CRO 这一新兴行业的兴起和发展。 随着法规的不断完善,药物从研究开始到上市销售成为一项高技术、高风险、高投入和长周期的复杂系统工程,为制药企业带来费用和时间上的双重压力(以化学新药为例,药物研发主要包括化合物研究、临床前研究、临床试验申请与批准、临床研究、药品注册申请与审批以及上市后持续研究等一系列工作)。 据HarrisWilliamsmiddlemarket 统计,在药物研发过程中,进入药物研发管道的 5000 至 10000 个先导化合物中,平均只有250个能够进入临床,平均只有 1 个能最终获得监管部门的新药批准,大量前期研发工作会以失败告终。 图:高投入、长周期药物研发过程(来源:美迪西招股书) 由于药物研发的过程日益复杂,药物研发投入不断攀升;由于监管日益严格与疾病复杂化,药物研发成功率不断降低,增加了无谓的成本损失,共同造成制药企业费用成本持续升高。 据 Tufts(CSDD)统计:“新药研发平均成本不断上升,从二十世纪 70 年代中期约 1.8 亿美元,到二十世纪 90 年代的 10 亿美元,再到二十一世纪初已至 26 亿美元。 新药临床Ⅰ期至批准上市的成功率已经从 80 年代的 23% 大幅下降至现在的 12%左右,未来随着生物药的比重增加,新药研发成功率或将继续降低”。 美国制药企业的新药品种从实验室发现到进入市场平均需要 10 至 15 年时间,新药开发期的不断延长等同于其上市后享有的专利保护期缩短,对于销量大的明星药品,专利保护期的缩短意味着预期营业收入的大量减少,需要不断推进新药的研发 。 据 Frost&Sullivan 统计:“从新药研发效率来看,Ⅰ期临床、Ⅱ期临床、Ⅲ期临床以及新药注册环节的研发效率在二十一世纪初出现明显下降,导致新药研发时间成本增加。 从新药获批数量来看,FDA 每千项临床试验获批新分子实体数量在二十一世纪初由 7.5 个逐步下降到 3.05 个,新药年获批数量不断减少”。 新药研发时间紧、投入高,CRO 成为价廉物美的优选。研究表明,与 CRO 合作,可将新药研发时间缩短 1/4~1/3,并且节省 30%~70%的研发费用。CRO 公司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将医药研发流程模块化,同时进行多部分工作,提升协同效应、提高效率;在临床申请和临床阶段,CRO 公司可简化流程,直接对接试验机构以及审评机构,缩短研发时间。通过对比全球的中国制药企业、CRO 公司的人均成本,可以看出:CRO 公司人均成本更低,国内 CRO 更具成本优势。目前,CRO 公司承担了近 1/3 的新药研发工作,近 2/3 的中后期研究工作,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已经成为全球医药研发的主要形式 业务属性: 在药物研发产业链中,CRO 公司的上游是具备药物临床试验资格(GCP)的医疗机构与具备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(GLP)的药物评价实验室,下游主要为包括制药企业、药品经营企业、医疗器械企业、医疗保健品企业和其他研究机构在内的医药行业相关企业。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渠道优势,CRO 公司与上下游之间的合作粘性不断强化,逐步成为医药研发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。 从上游来看,CRO 公司直接对接具备相关资质的试验机构与评价机构,以费用占比较高的临床试验研究为例,CRO 公司与全国各领域优质医生专家资源和医院资源高效对接的同时,能够直接接触国家药物审评中心,通过良好的协作沟通交流,明显缩短整体研发时间。 CRO 行业包括临床前 CRO 和临床 CRO 两大部分,均为医药外包服务行业的重要板块, 该板块诞生了多家全球排名前十的 CXO 公司,如 IQVIA、Labcorp、ICON、Charles River 等。目前,临床前及临床阶段的外包服务基本贯穿药物研发的全流程,业务种类丰富。 药物发现:主要过程为通过高通量方法筛选化合物,再优化化合物的分子结构、合成路线等,经过初步的有效性及成药性研究后,获得先导化合物,再经过深入研究及优化,获得候选化合物。 临床前研究:包括药学研究、药效学研究、安全性评估三大部分。药学研究主要是药物制剂研究,需要根据候选化合物的理化性质、拟治疗疾病等,探索可重复、稳定制备药物的配方及方法,最终将其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药物制剂,具体涉及原料药及制剂的实验室级别的制备工艺、质量分析及控制,辅料及包材的安全性、稳定性等全方面研究。药效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估研究均需进行动物试验,其中,药效学研究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,安全性评估则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毒理学等。 临床研究:分为一致性评价试验(BE)、I/II/III 期临床试验。主要业务包括临床试验申报、医学服务、临床运营管理、数据统计管理,试验中心管理等。 商业化阶段:开展上市后研究(IV 期临床试验),收集上市后药物使用人群、治疗效果、 不良反应等信息。 真实世界研究(RWE):真实世界研究既往多用于药物上市后研究,主要为了收集和评价药物在真实临床使用情况下的信息和效果,但目前 FDA 鼓励使用 RWE 方法进行药物上市前研究,并已经根据 RWE 结果批准了三款药物。相较临床试验研究,RWE 对于受试者的条件和限制不多,更能反映药物在真实诊疗中的使用情况,是未来药物上市前研究的一大趋势。 业务模式: 目前 CRO 存在四种商业模式:传统模式、创新型模式、结果导向型模式、风险共担模式。 “传统模式”的 CRO 企业依据合同收取研发服务费用,但不承担研发失败风险,“一手交钱,一手交货”; “创新型模式”会设置几个“里程碑”,即按照合同进度付费,在付费时间上有所突破,比如完成某一阶段之后药企向 CRO 支付相应比例的服务费; “结果导向型模式”,项目服务费事先约定,并不是一次付清,而是根据进度,提前完成 CRO 会获得超额奖励,推迟完成则相应减少服务费,客户只关注结果,CRO 需承担一定程度的研发失败的风险; “风险共担模式”,CRO 企业更深入地参与到新药研发的项目中,与药企共担风险、共享收益,CRO 企业主动承担风险并分享更多的回报。 市场规模: 全球研发投入逐年攀升,中国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。虽然新药创新存在诸多困难,但人口老龄化、新兴技术的发现和应用、政策不断加码创新等因素持续推动新药创新发展。据Frost & Sullivan 统计,全球制药行业的研发投入预计将由 2019 年的 1824 亿美元增长至请2024 年的 2270 亿美元,临床前阶段将达 730 亿美元,临床阶段将达 1540 亿美元。 图:全球研发投入持续攀升(十亿元)(来源:泰格医药招股书) 中国制药行业研发投入预计将由 2019 年的 211 亿美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476 亿美元,增速远超全球平均增速。 图:中国研发投入保持高增长(十亿元)(来源:泰格医药招股书) 图:全球制药企业及CRO公司人均成本对比(百万美元/人/年)(来源:Wind) 全球 CRO 行业景气度不断上行,有望成千亿美元市场 。 在新药研发愈加复杂、困难,新药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,CRO 行业持续蓬勃发展。据 Frost & Sullivan 统计,2019 年全球 CRO 行业市场规模为 626 亿美元,预计 2024 年可达960 亿美元,有望成长为全球千亿美元规模的市场。 图:全球CRO市场规模(十亿美元)(来源:泰格医药招股书) 中国 CRO 行业由于起步晚、可供借鉴的国外经验充足、工程师红利等多种原因,行业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。Frost & Sullivan 数据显示,中国 CRO 行业规模将在 2024 年达到222 亿美元,预计 2019 年-2024 年 CAGR 为 26.5%,其中药物发现领域为 26.0%、临床前领域为 18.2%、临床领域为 30.0%。 图:中国CRO市场规模(十亿美元)(来源:泰格医药招股书) 相关公司: 国际 CRO 具备先行优势,国内 CRO 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。 全球 CRO 行业集中度高,竞争激烈,约有 1000 多家从事医药外包服务的公司,大型 CRO 公司主要集中于欧美地区。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,2018年全球前八大 CRO 公司市场份额占比约为 43%,前三大公司占比约 31%,行业市场集中度高。 国内 CRO 行业集中度较低,综合型企业少,有待进一步发展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9 年统计,我国主要 CRO 公司市场份额占比仅 31.86%,行业集中度较全球平均水平低。从公司类型看,50%为临床 CRO 公司,47%为临床前 CRO 公司,仅有3%的公司为综合型 CRO公司,企业规模和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发展。 图:国际及国内大型CRO公司财务数据对比(亿美元,万美元/人2020年)(来源:Wind) 拓展:医药外包(CXO)横向产业链 药物发现 CRO(合同定制研发)→CMC(临床前药学研究)→ CDMO(合同定制开发和生产企业)→CMO(合同加工外包机构&商业化产品生产)。 中国 CXO 产业图谱及发展思路启示:平台化公司横向产业链扩张,形成一站式综合赋能平台,药物发现→CRO→CMC→CDMO→CMO 导流效果逐渐显现;细分领域大赛道龙头公司深耕主业的同时,向产业链两端延展,形成部分环节的一站式服务体系;nonGMP 中间体→GMP 中间体、高级中间体→原料药→制剂。 图:CXO业务流程分析(来源:信达证券) 国内CXO公司实验室业务继续呈现高速增长、维持高景气度:核心公司实验室业务2021年中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9.52亿元,同比增长46.93%,呈现超高速增长,展望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,海外创新药产业链持续转移以及叠加国内的高景气度,预计未来3年将持续呈现快速增长。 海外实验室业务呈现快速增长:查尔斯河的实验室业务(安评及药物发现等)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.41亿元,同比增长18.2%,伴随着新冠影响逐渐消除,公司药物发现和安评业务逐渐恢复强劲增长。 上市公司(以 CXO 业务为主营业务)业务格局,整体有两个趋势:头部公司平台化,代表公司为药明康德、康龙化成;大细分领域赛道龙头深耕产业发展机遇,同时进行横向业务延展(某一环节的一站式服务),代表公司为药明生物、泰格医药、凯莱英等。 图:中国CXO产业图谱 图:中国小分子CXO产业图谱 CDMO业务景气度向上:CDMO业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47.7亿元,同比增长66.0%,其中药明康德、药明生物、九洲药业增速高于行业增长。 实验室业务(药物发现及临床前研究):药物发现业务在2020年H1高增速的基础上,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.5亿元,同比增长46.9%,主要原因或是全球高投融资下整体驱动行业景气度上移。 临床CRO业务: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.87亿元,同比增长50.46%,呈现疫情下的恢复趋势。 国内CDMO公司继续呈现高速增长且景气度有上行趋势:核心公司CDMO业务2021年中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7.67亿元 ,同比增长65.96%,呈现超高速增长,其中药明生物受益于新冠疫苗、中和抗体等业务的放量,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.13 亿元,同比增长126.29%。展望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,伴随新冠疫苗、新冠中和抗体、新冠口服药等产品上市及放量,国内核心CDMO供应商有望持续受益、业绩呈现加速趋势。 海外CDMO业务呈现快速增长,显著受益于新冠业务的增厚:5家海外CDMO公司2021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5.03亿美元,同比增长26.0%,其中生物药CDMO营业收入达到31.87亿美元,同比增长40.9%,核心受益于新冠相关产品的增厚。 声明:部分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。 |